《置身事内》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兰小欢的代表作,聚焦中国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独特关系,以地方政府的投融资为主线,系统解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与复杂机制。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探讨地方政府的微观运作,包括财税制度、土地开发、债务问题等;下篇则从宏观视角分析城市化、房价、地区差异、国际贸易冲突等现象,揭示地方行为如何塑造国家层面的经济格局。
先记录一下地方政府的权利与事务这里感兴趣的点。这里讨论了政府事权划分的三种理论:规模经济与边界、信息复杂性、激励相容。
规模经济与边界讲:如何划分行政区域,一种为通过人口密度、地理与文化差异来划分,另一种是行政交界地区经济发展。人口多少会决定创造税收多与少,同时也影响成本摊薄。想起一个笑话“每人捐给你一角钱,你将实现一个小目标”。地理和文化从企业角度是否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地区公司和业务类型呢?
信息复杂性讲:信息获取对权利的影响,行之有效的管理必须要掌握关键信息。获取信息有优势的一方,或者能以更低代价获取信息的一方,就有决策优势。书中举例政府上级视察工作,听取下级汇报,内容是否可靠上级不见得知道。如果上级没有独立的信息来源,就可能被下级牵着鼻子走。上级有名义上最终决定权,拥有“形式权威”,在信息获取上下级往往自主性很大,拥有“实际权威”。维护两类权威的平衡是政府有效运作的关键。所以为了解决信息获取与传递问题,我国政府有严格规范的公文与会议制度。信息还有可能被扭曲,所以上级的监督和审计就变得非常必要。
激励相容讲:政府内部不仅要求上下级间激励相容,也要求工作目标与官员自身利益激励相容。在上下级相容这里可以划分为垂直管理与地方管理。垂直管理专业性强,标准化程度高,具体明确的事务更多且与其他部门穿插协作少的,更倾向于垂直化领导和管理。文中举例海关采用垂直管理方式,地方政府影响小。也举例了方向案例,1999年工商部门进行改革,人财物收归省级工商部门。初衷是为减少地方干扰,打破地方保护。结果因工商工作与地区密不可分,从而带来监督与约束力降低。造成了一系列事件,特别是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政府在此事件上进行了改革,采用地方与上级工商部门双重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在面对双重领导汇报时,突出的问题是:到底谁是主要领导?谁最终负责?该听谁的?统一思想,讲大局观需要继续,但要更要明确激励机制。地方管理偏向于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到底是选择垂直管理还是地方管理,核心理解为如何真实的统一目标,利益是否真绑定,谁能获得更多直接信息,最好监察机制。
评论区